スポンサーサイト
重視身體變化可識別早期肝硬化
2018年08月20日
在“肝炎-肝硬化-肝癌”三部曲中,肝硬化顯得最為低調,也最容易被人忽視。1月9日,在廣州日報健康有約“名醫大講堂”與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聯合主辦的肝炎肝硬化防治專場上,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副院長、消化內科主任吳斌教授率領的名醫團指出,許多患者出現腹脹、黃疸、嘔血、黑便就診時,已經進展為肝硬化中晚期。
專家強調,要預防肝硬化,慢性病毒肝炎應遵照醫囑進行規范的抗病毒治療,酒精性肝病需要嚴格戒酒,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則要重視代謝綜合征的治療,切莫抱著僥幸心理,等到肝功能損害不可逆轉時才後悔。
兒童一直是流感的高危族群,惟市民對流感疫苗副作用存在誤解,既擔心有副作用,又認為接種疫苗會發病,而且年幼兒童又拍打針等。他說,本港家長雖然對流感疫苗有所認識,但卻沒有採取行動,令本港流感疫苗接種比率一直偏低。
肝硬化患者的餐食選擇、睡覺姿勢都有講究,治療效果和情緒也大有關系。家屬要重視關愛患者的心理變化,平和、穩定的情緒不僅與療效有關,也有助於飲食和睡眠,維持免疫功能的正常發揮,因而有利於肝細胞的修複。
文/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王婧、任珊珊通訊員江瀾
圖/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邱偉榮
名醫大講堂
醫學指導/
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副院長、消化內科主任吳斌教授
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消化內科郭雲蔚副主任醫師
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消化內科陶金副主任醫師
多種因素可引發肝硬化
病毒性肝炎、非酒精性脂肪肝、酒精性肝病,成為威脅國民健康的三大肝病,它們均可導致肝硬化。擔任主講嘉賓的吳斌教授指出,導致肝硬化的因素還有很多,自身免疫性膽汁淤積、藥物化學毒物傷肝、遺傳代謝性疾病、血吸蟲病等,也可能引發肝硬化。
令人痛心的是,患者往往到了肝硬化晚期才有就醫行為,此時會出現乏力、胃口不好、腹脹、皮膚和眼睛鞏膜黃染、鼻和皮膚出血、肝腹水、下肢浮腫、脾功能亢進等症狀。中山三院消化內科郭雲蔚副主任醫師坦言,在中晚期肝硬化患者出現的各種症狀中,“最嚴重最致命的是消化道出血,表現為大量嘔血、黑便。”正常來說,在肋骨下是摸不到脾髒的。而慢性肝病患者和肝硬化患者,脾髒會增大,在左下肋可以摸到一個硬塊。脾髒“吃掉”血液裏的部分成分,導致血小板、白細胞、血色素等減少,進而出現出血傾向增加、抵抗力下降、貧血等症狀。
早期肝硬化也是有症狀可循的。“如果發現皮膚出現色素沉著,臉色比以前要黑或者黃,就要警惕了。”郭雲蔚提醒,面色晦暗、肝掌、蜘蛛痣,體檢B超顯示輕、中度脾大等都是早期症狀,應識別並重視這些症狀,及時就醫。
李陞大坑學校當時在獲得資助的情況下,為校內學生提供免費噴鼻式流感疫苗接種。該校校長葉小麗表示,當時約有三分之二學生參與,與去年同期比較,該年9月及10月校內學生因流感而請假的人次較前一年減少八成。
健康有約工作室出品
肝硬化患者應定期複診保持心情平和
“在我幾十年的行醫過程中,有兩個肝硬化病人給我的印象很深刻。”吳斌說,這兩位患者就診時病情都比較重,大口嘔血。經過精心治療,他們的病情得到有效控制,治療效果比較理想,出院時,醫生叮囑他們要按時複查。誰知,他們一出院就“失蹤”了。直到兩三年後才又回到醫院求助,結果一查就是肝癌。
肝硬化要針對病因進行治療。脂肪肝要減重,當體重下降3%~5%以上就可減輕肝脂肪變性,但只有高達10%的體重下降才能改善肝髒炎症壞死程度;控制血脂,采用護肝治療等。
專家強調,肝炎和肝硬化患者不要自行服藥、停藥,用藥須征得醫生同意,一定要按照醫生處方的要求服藥,服藥不當反而會加重肝髒負擔和肝功能損害。
中山三院消化內科陶金副主任醫師表示,家屬要注意觀察肝硬化患者腹水、下肢水腫及小便量的情況。平時保持大便通暢,必要時使用乳果糖。出現發熱、腹痛、嘔吐等不適,建議及時就醫,避免自行服藥,貽誤治療。
肝硬化患者還要重視保持心情平和、愉快,這與治療效果密切相關。家屬平時要觀察患者神志、性格的變化,及早發現肝性腦病的先兆,以便及時送醫治療。
肝病釋疑:肝不好,能否吃酒釀喝紅酒?
一問
有小三陽多年,但肝功能一直正常,需要治療嗎?平時要注意什麼?
吳斌:是否需要治療,最關鍵的是先到醫院做一個乙肝病毒DNA的檢測。如果DNA水平高,而且病人肝功能又不是特別好,最好進行抗病毒治療。
肝病患者飲食宜清淡有營養,多吃新鮮水果、豆制品、蔬菜、瘦肉、淡水魚類,忌煙、酒、辛辣食品,不要盲目進補,忌油膩、油炸食物。可參加適量運動,但不宜過度勞累,不能經常熬夜。
二問
小三陽能不能喝藥酒?丙肝病毒攜帶者是不是酒釀、紅酒都不可以喝?
陶金:凡是病毒攜帶者,即使目前肝功能正常,無論白酒、紅酒、藥酒,還是含有酒精的飲料都不建議喝,因為酒精最後是要通過肝髒來代謝的,並且會產生有毒物質損傷肝髒,不主張喝。
不管飲用哪一種酒,對於乙肝患者來說都會加重肝髒負擔。
乙肝病毒感染者要做好定期複查,勿勞累。
三問
男乙肝攜帶者,女無乙肝抗體,想生娃需要怎麼做?還需要注意什麼?需做什麼檢查?
吳斌:性傳播雖然是乙肝病毒傳播的途徑之一,但也不一定會絕對傳播,如果不放心可以服用藥物阻斷病毒傳播。女方可注射乙肝疫苗,在抗體產生前應注意夫妻生活時使用安全措施。
如果媽媽是乙肝病毒攜帶者,媽媽可以根據具體情況進行抗病毒藥物治療。
懷孕時可以服用藥物阻斷母嬰傳播,該種藥物即將在國內上市。而且孩子出生後立刻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也是關鍵的方式。
四問
父親有乙肝,為什麼沒經過肝硬化就直接肝癌去世了?子女得乙肝或肝癌的風險高嗎?
吳斌:乙肝病毒感染最經典的呈現是病毒感染以後引起肝炎,然後是肝硬化,再到肝癌。有部分病人因為基因或免疫等原因,可能會沒有任何肝炎的表現就肝硬化了,甚至有些直接就肝癌了。乙肝病毒是嗜肝的DNA病毒,往往容易插入人DAN,引起基因突變,進而產生癌變。子女如果還沒打過乙肝疫苗,建議先打乙肝疫苗。如果已經打過並產生足夠抗體,可以不用太擔心。如果已經感染乙肝病毒,建議進行檢測、積極做抗病毒治療。
五問
肝硬度9.2還可逆轉嗎?
郭雲蔚:中晚期肝硬化是不能逆轉的,這在全世界是有共識的。
肝硬度9.2是無創方法檢測出的,結果相對不那麼准。現在肝功能穿刺活檢是很安全的。想知道能否逆轉或是否需要進一步治療,肝功能穿刺活檢是金標准。
吳斌:肝功能活檢太重要了,現在已經很安全,通過肝活檢可以准確反映肝硬化嚴重程度以及肝髒的炎症程度。
六問
小三陽需要治療吃藥嗎?每年需要檢查嗎?飲食上需要注意什麼?平時如何保健?
陶金:這個要看肝功能情況。如果只是病毒攜帶者,肝功能還好,定期的檢測是一定需要的。轉氨酶正常時,暫時是不需要吃藥的,也不需要治療。平時保持好的心態,注意勞逸結合、忌酒、清淡飲食,定期複查。
七問
輕度脂肪肝,肝功能正常,總膽固醇和低密度膽固醇比正常值超0.4,膽結石要吃藥嗎?
郭雲蔚:藥物對於脂肪肝患者來說,都是輔助作用,最關鍵的還是管住嘴邁開腿。管住嘴也不要進入誤區,一點兒肉都不敢吃。控制澱粉攝入是關鍵,其次才是控制脂肪。做完這些再考慮是否需要吃藥,是否需要吃藥也要到醫院評估。
八問
我吃了快三個月的激素藥,請問對肝有影響嗎?
郭雲蔚:這個還要看是什麼激素藥。肝髒是人體最主要的解毒器官,大多數藥物經過肝髒代謝,部分藥物可能會對肝功能有影響。
如果本身是乙肝病毒攜帶者,需要長期吃糖皮質激素,需要提前進行抗病毒治療。如果本身沒有相關肝病,一般問題不大。具體會不會損傷肝功能,要看個人的情況。
九問
肝硬化有做肝移植的必要嗎?
吳斌:肝移植是肝病終末期患者的無奈之舉。肝髒沒有發生癌變轉移時,通過肝移植可以治愈肝病。
肝硬化患者要吃好少吃粗硬食物
陶金指出,肝硬化病人的飲食,既要保證營養,又要有所節制,及時根據病情的波動而調整。
沒有並發症的病人可以吃高熱量、優質蛋白、富含維生素、易消化的食物,宜少量多餐。例如雞蛋、牛奶、瘦肉、新鮮的蔬菜和軟質水果如香蕉、獼猴桃等。
但是,一旦血氨升高或出現肝性腦病時,應限制或禁食蛋白質,待病情好轉後再逐漸加量,而且應該吃植物蛋白。此時飲食應以清淡為主,如饅頭、面條、稀飯,並且保持大便通暢。
陶金表示,肝硬化患者要少吃、不吃粗糙、堅硬的食物,例如堅果、煎炸食物等,“以免劃破食道胃底曲張的靜脈,誘發消化道出血。”
由於減活香港流感疫苗是活疫苗,相比滅活流感疫苗,較多人士不適合接種,例如患免疫抑制的成人及兒童等。本港會否採購噴鼻式流感疫苗,衞生防護中心表示會留意相關科學文獻或諮詢疫苗可預防疾病科學委員會。
有腹水、下肢水腫的病人應堅持“低鹽飲食”,通過限制水鈉的攝入來減少腹水的形成。一般來說,鈉每日限制在500~800毫克,水每日限制1000毫升左右。不管是哪種病因造成的肝硬化,患者都應該戒煙、戒酒和含酒精的飲料、食物。
睡覺姿勢、皮膚護理有講究
肝硬化病人要保證充足睡眠,生活起居要有規律。陶金指出,代償期病人可從事較輕的工作,養成規律的生活方式,避免過度勞累,保證充足睡眠,以不感到疲勞為原則。
處於失代償期的病人則應多臥床休息,視病情適量活動。臥床可以增加肝髒的血流量,利於受損肝髒的恢複。有並發症的病人更要臥床休息或絕對臥床休息。
出現大量腹水的病人,休息時可以取半臥位,使膈肌下降,利於呼吸運動,減輕呼吸困難和心悸。下肢水腫時宜抬高下肢,有利於血液循環,減輕水腫。
肝硬化患者要重視皮膚護理。病人宜穿著寬松、柔軟的衣物,保持皮膚的清潔,避免沐浴水溫過高及使用有刺激性的皂類或沐浴露,皮膚瘙癢者勿用手抓搔,以免皮膚破損和繼發感染。家屬要注意幫助病人保持床鋪幹燥、平整、潔淨,對臥床病人勤翻身,以防壓瘡的發生。
提升學生流感疫苗接種率是預防爆法方法之一,除了常用的針劑疫苗外,有醫生引述外國經驗,使用噴鼻式流感疫苗可將疫苗直接噴入鼻腔,不用打針無痛下學童較易接受,接種率會更高,認為香港可以參考。
經常遊泳可遠離頸椎病
2018年08月08日
脊柱外科學的理論認為,長期低頭伏案工作,頸椎始終維持在前屈位,頸後肌群長時間處於緊張狀態,極易引發頸椎小關節紊亂、頸項肌勞損、落枕、項背肌筋膜炎甚至頸椎病。常常出現頸背部肌肉酸痛不適,頸椎活動明顯受限,有的表現為上肢劇烈的放射性疼痛、上肢麻木,還可表現為心慌、失眠、頭痛、頭暈、惡心、嘔吐等,病情嚴重時甚至出現走路不穩、如踩棉花樣感覺,常常痛苦不堪。
每周遊泳3-4次可防治頸椎病
如果出現了晨僵的現象,大家就要警惕,這是屬於類風濕性關節炎等出席症狀,找到了產生這類病症的原因進行有效的治療,就能夠有效的去緩解病症的加重。否則如果不重視之類的問題,很有可能會使得自體的免疫功能失調越來越嚴重,造成關節疼痛或變形,甚至畸形等,更為嚴重的也許還會造成一些外部現象,使得各類身體的免疫系統,呼吸系統,心腦血管等各方面出現病症,因此患有晨僵還是要盡早治療,杜絕後患的產生。現在就有一種專門是能夠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的藥物,使用晨僵小分子藥物捷抑炎JAK抑制劑,能夠抑制JAK激酶傳遞分子訊息角色,從而可以抑制發炎的反應,而且服用這類藥物,它是見效很快的,在數天之內服用,可以有效的緩解關節炎的病情。
遊泳是一項全身運動,上肢、頸項部、肩背部、腹部及下肢的肌肉“全體”參與,能有效促進全身肌肉的血液循環。遊泳特別是蛙泳進行呼氣時要低頭劃行,吸氣時頭頸部要從平行於水面向後向上仰起,這樣頭頸始終處於一低一仰的狀態,正好符合頸椎病功能鍛煉的要求,可全面活動頸椎各關節,有效促進頸周勞損肌肉和韌帶的修複;而且在遊泳時,上肢要用力劃水,可鍛煉肩關節周圍和背部的相應肌群。
與此同時,人在水中劃行時,水對人體產生的摩擦力及水對人體產生的壓力,對人體各部位的肌肉,都能起到良好的按摩作用,這也可促進皮膚及肌肉的血液循環,增強細胞的代謝。由於人在水中無任何負擔,不會對頸椎間盤造成任何損傷,也不會造成關節和肌肉的損傷。由此可見,經常遊泳不但能有效防治頸椎病,同時對全身所有運動系統都有好處。
現在在美國已經研製出了一種新藥,這種新藥呢,它是可以針對於治療導致晨僵的類風濕性關節炎及僵直性脊柱炎等自體免疫疾病的JAK抑制劑,這種藥物它已經通過了三十幾項人體試驗,經過動多次的臨床實驗也證明,晨僵 Xeljanz這種JAK抑制劑具有良好的治療效果,使得類風濕性關節炎的患者可以穩定病情的作用,讓風濕患者不再受到病痛折磨。此外,這一種具有代表性的JAK抑制劑已經通過了美國FDA新藥審查許可,所以它的安全性是比較高的,再加上這種藥物是口服劑可隨身攜帶,方便了很多的患者可隨時攜帶不受影響,負擔也較輕,加上Xeljanz是口服型藥品,不是注射藥劑,患者服用就快捷方便了許多,害怕注射劑的患者就不用擔心此類問題。
經常遊泳可遠離頸椎病
遊泳適宜早期或恢複期頸椎病患者、項背肌筋膜炎患者。落枕、頸椎小關節功能紊亂患者、嚴重頸椎病患者需在推拿科、骨科或運動醫學科醫生指導下進行。一般每周3~4次,每次30~60分鍾,連續堅持3個月為一個鍛煉周期。
現在在社會上已經研製出了一種可以針對,類風濕性關節炎疾病的藥物,那就是捷抑炎,是一種類風濕小分子藥物,它能夠進入到發炎細胞的內層作用,然後去抑制細胞發炎的活化反應,抑制JAK激酶,也就抑制了細胞激素的生成,因此就可以比較快速緩解晨僵 Xeljanz有效藥。